在这“欲暖未全暖”的初春,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。宜昌市外国语高中“修远”文学社荣获“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”称号。这一全国性表彰,是近两个月以来,“修远”文学社频传的喜报之一。


在2022年末,文学社成员208班邓雅心同学,参加楚天杯帅作文征文荣获全国一等奖。文学社的许多成员在2022年湖北省“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”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和征文比赛中,荣获省级二、三等奖。

此外,306班谷学睿《伤口中长出韧性》、208班韩佳琦《我打碎了夕阳》、202班郑孜奕《追赶自我》等文章相继发表在《三峡晚报》。文学社优秀作品展“修远英华”也在教学楼三楼持续更新中。
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文学社“修远”之名由黄文坚校长拟定,他希望屈子风骨能成为外高学子逐梦路上的精神支撑。漫漫求学路,漫漫人生路,“修远”文学社的老师,以及外高的每一位老师,都会与文学社同行,一起欣悦文学社的每一次精彩!

(校党总支书记邹靖为修远文学社授牌)


修远文学社之校长寄语:


写作是一场思维的修行

—— 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校长黄文坚


想法在岁月里结晶,情感在心中起伏,创造力悄悄萌芽、生长。一篇好的文章,能够令读者获得启发与共鸣。而作者通过写作,亦可在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、传递真知灼见,更在回归本真中遇见自我,在内心的丰盈里获得精神自由。

于高中生而言,要想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,应从培养写作逻辑、挖掘写作素材及训练写作语言开始。

众所周知,读者更偏爱逻辑性强的作品,如同偏爱整洁有序的世界。因此,缺乏条理是写作大忌之一。写作的逻辑,是跋涉在思维河流上,按思维顺序进行构思和写作,思考的顺序通常是先整体后局部,由此形成缜密的思维框架,把握全局。如果将写作视作一棵树,那么所谓“写作的逻辑”就是从树根开始,到树干、枝叶,层层细化、落实。

留心生活,学会思考,则是高中生挖掘写作素材的良方。北岛说:“一个人行走的范围,就是他的世界。”写作亦然。积累的人生阅历,如提灯前行,用心灵的微光照亮精神世界。跋山涉水间,青年们遍览无边风景,经历人生的喜怒哀乐,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,内心日渐丰盈、思维越发开阔、文字也越发有深度。无论是曹雪芹、鲁迅、余华,还是卡夫卡、加西亚·马尔克斯、米兰·昆德拉……在行走之余,亦不忘在思想光华间凝视世界,关照历史解读自我:在故事的悲喜里体味世间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,在角色的命运中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。

我手写我口,我手绘我心。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图腾,历史的温度和现实的脉动。能够精确、生动地运用民族语言的写作,方为“真正的写作”。训练写作语言,应从“炼词"、“炼句”开始。事实上,写作语言的训练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重视语言的“陌生化”学习词法和句法,强化词的选择和搭配,多用具象词,少用抽象词,增强画面感强度;句式上多用短句、少用长句,运用长短相间的组合方式,使作文具备错落有致的美感。同时,有个性、有滋味、有爆发力的语言,能为行文增色不少。秉烛夜读,那些理智、冷静、犀利的文字,如同寒冬里盛开的蜡梅,生命搏动,能让读者静心思考,感受思想的深刻之美,体悟理性的况味,抵达写作高贵的精神高度。不可否认,写作是一门手艺活,一件苦差事。但若能有针对性地、持续地进行训练,写作即可成为一种日常习惯,一种生活本能。

手捧书本,执笔落字。此间感觉,妙不可言!